爱医声闾海荣:找准医疗刚需是实现商业化落地前提 | 爱分析访谈
来源:
|
作者:beijingaiyisheng
|
发布时间: 2018-08-13
|
6682 次浏览
|
分享到:
从挂号、诊断、治疗到康复管理,围绕就医各个环节,以及医院、医生、患者等医疗主体,新兴技术与创新模式屡见不鲜。且不说发展如何,前景几何,赛道已然拥挤。
第二个是NLP、知识图谱还有其他一些机器学习技术与医疗以及区块链融合在一起。第三个是交互设计技术。
爱分析:手术室交互系统,有需要自研的技术吗?
闾海荣:手术室需要无菌化的操作,所以语音和无接触的手势很适用。我们把不太流畅的交互技术,通过我们的自适应优化,做到接近100%的使用流畅度。
底层语音交互做支撑,门诊辅助机器人提升问诊效率
爱分析:门诊辅助机器人的应用场景?
闾海荣:门诊辅助机器人可以通过自然对话,实时识别整个对话过程中不同角色说的不同内容,并通过知识库自动分析,自动生成电子病历。
现在去医院看病,医生操作电脑需要花费很多时间,本来问诊时间就很有限,与患者交流的时间非常短。通过门诊辅助机器人这种交互手段,很多原本需要医生操作的工作完全由机器人完成,医生只需要专注于跟患者交流。
在医患对话形成病历的过程中,机器人还可以提示诊断方式和治疗方案,这个功能后期会融合进去。
机器人在做后台实时识别语音与病历解析的同时,给出辅助诊断提示,跟传统的CDSS不一样,基本上不需要医生介入,无需医生在问诊过程中自己去检索知识库,而是完全智能化,与问诊过程无缝化接合。
爱分析:门诊辅助机器人底层需要医疗知识库吗?是否需要自己积累?
闾海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