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医声闾海荣:找准医疗刚需是实现商业化落地前提 | 爱分析访谈
来源:
|
作者:beijingaiyisheng
|
发布时间: 2018-08-13
|
6681 次浏览
|
分享到:
从挂号、诊断、治疗到康复管理,围绕就医各个环节,以及医院、医生、患者等医疗主体,新兴技术与创新模式屡见不鲜。且不说发展如何,前景几何,赛道已然拥挤。
:肯定需要,比如训练语音识别模型的过程,以及问诊知识库等。有公共的医疗数据库,但有些需要自己去积累。
爱分析:病历结构化的过程需要人工参与,还是可以用机器的方法?
闾海荣:正常情况下,需要大量的人工,但这也要看使用场景。我们做的是特定场景下的动态分析和优化,对于病历结构化的要求跟诊断类不同,可以主要依赖NLP技术解决。
爱分析:比起通用型语音识别技术需要大量人力做结构化和校正,如果深入医疗细分领域提供语音识别服务,是否会更顺畅?
闾海荣:很多技术整合的时候,因为有很多种场景来需要做动态优化,其实不是单纯的算法和人力问题。相信针对细分领域来做,有机会能把产品做的更实用,更贴心。
2018年实现产品化运营
爱分析:目前合作医院大概有多少家?
闾海荣:有业务合作,以及在合作做项目的医院,总共有十几家医院。
爱分析:目前给医院提供解决方式是以免费试点的形式,还是会收费?
闾海荣: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,不应该是免费的,我认为只要产品有价值,用户应该付费,这样可以更好的驱动厂商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。
爱分析